三百一十四章 破天荒-《寒门宰相》
第(2/3)页
之后则为苏轼的文章。
苏轼是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。原先制科十科用得是不同策题,但景祐、宝元年间,先是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,茂才异等两科用同样的策题。
之后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,博通坟典明于教化,才识兼茂明于体用,茂才异等四科用同样的策题。
如此一来,这几科即名异而实同。故而这四科进士对外都可以自称贤良出身。
见到苏轼六论,众考官皆一致赞赏,连对苏辙颇有微词的王安石也破例对苏轼赞许。
美中不足的是读至形势不如德论时,众考官都看得出苏轼于此篇稍有不足。
第一句‘《传》有之:“天时不如地利,地利不如人和。”’这句话是出自孟子,而并非是传。
不过瑕不掩瑜。
最后苏轼得了通五。
当议论等次时,一旁王畴率先道:“篇篇文义灿然,苏子瞻非三等不可,四等即是屈就。”
杨畋问道:“那是三等,还是三次等?”
王畴道:“当然是三等,而不是三次等。”
要知道制科一二等虽说虚设,但三等也从未有人可以得之,说来也如同于虚设。当年吴育得了第三次等已经是满朝上下一片哗然了。
“介甫你来拿句话吧!”王畴向王安石问道。
王安石毫不犹豫地道:“苏子由当得。”
吴奎见王安石也是支持苏轼,最后点点头道:“我也以为当得,制科从未有人第三等,如今推之,虽说我等为国举贤,称得上是于心无愧,但会不会怕外人议论得?”
王安石出声道:“苏子瞻虽年少,但已能博考群书,而深言当世之务。此番才能志力确实无愧于三等,只要我等不欺心,外面的议论罢了,吴公实在是多心了。”
吴奎为王安石一刺,心底有些不舒服,面上仍平静道:“的确,若御试之后,苏氏昆仲一人入三等,一人入四等,真可谓盛世。”
几名考官听了,最后一致决定将苏轼的等次定为第三等。
写定之后,吴奎抚须道:“制科三等,在本朝称得前无古人,不知后来有无来者。”
众人都摇头道:“难矣,难矣。”
王畴道:“似苏子瞻这样的人才一百年才一出,哪里有第二人呢?”说着王畴在苏轼的卷上写下了自己考语。
“独此一人。”杨畋亦如此道。
说到这里,吴奎道:“既是如此,咱们就上奏官家吧。”
在场中杨畋最是高兴了,因为苏轼苏辙都是他与欧阳修保荐参加制科的,这意味着他着实有识人之明啊。
王畴道:“慢着,还有一位章度之。”
众人这才恍然,苏轼的文章着实太好,令他们竟一时忘了还有章越。不过章越不过十七岁,纵文章写得好,但论博闻强记,肯定是不如二苏兄弟了。
何况章越才刚刚考完进士科,而是苏氏兄弟为了制科考试,连去作官也推迟了,足足在寓所里备考长达整整一年。
一个有备一个无备。
于是众考官们齐览章越考卷。
一人看完传递给另一人。
吴奎看完后道:“先说说不通处吧!哪位考官看出了?”
但见杨畋摇了摇头。
之后王畴摇头。
王安石亦摇头。
第(2/3)页